最近在找工具書,聽到好捧友推薦在金石堂網路書店購買很方便,

就在網路上搜尋了一下,看到網友推薦到金石堂網路書店購買,書的樣式多元,

在家裡附近的便利商店就可以取貨,貨到付款,真的好方便.

常有特價商品,節日及生日時候還有電子禮卷可以使用真的好貼心.

今天找到一本好書金石堂網路書店-暢銷書排行榜

一平方英寸的寂靜:走向寂靜的萬里路,追尋自然消失前的最後樂音(附贈珍貴錄音和精采照片CD)

推薦給你



商品網址:



商品訊息描述:


























    • 優惠時間:2015/7/1 ~2015/7/30

      3本合購75折






      • 原價: 480元









      • 原價: 220元









      • 原價: 280元









      原價:980元

      超值組合價:

      75
      特價 735










      《一平方英寸的寂靜:走向寂靜的萬里路,追尋自然消失前的最後樂音(附贈珍貴錄音和精采照片CD)》One Square Inch Of Silence: One Man`s Search for Natural Silence in a Noisy World




      ◆一位艾美獎獲獎錄音師的寂靜之旅
      繼《寂靜的春天》之後發人深省的自然書寫大作
      媲美國家公園之父約翰?繆爾的優美敘事
      ◆附原版授權《一平方英寸的寂靜》CD
      收錄全長近1小時珍貴錄音,四十多張歎為觀止的精采照片
      ◆東華大學華文系副教授吳明益專文推薦


      寂靜其實是一種聲音,也是許多、許多種聲音。
      當我們聆聽寂靜時,聽到的不是萬物的不存在,而是萬物俱存。
      我們找得到寂靜,而寂靜也找得到我們。寂靜有可能失去,卻也能夠復得。

      ◎什麼是你聽過最寂靜的聲音……當世界愈來愈嘈雜,我們如何留下最後的寂靜?

      本書承襲瑞秋?卡森(Rachel Carson)《寂靜的春天》(Silent Spring)的遠見卓識,讓我們注意到視為理所當然的美,並且敲響了迫在眉睫的環保警鐘。獲頒艾美獎的聲音生態學家戈登?漢普頓發出警語,大自然的寂靜是美國消失最快的資源,他的使命便是在這些撫慰心靈的地球聲境因與日俱增的人為噪音而消失之前,完整地錄製並保存這些豐富多樣的聲音。

      這部敘事優美的作品,讓人想起國家公園之父約翰?繆爾(John Muir)、普立茲獎作家約翰?麥克非(John McPhee)、自然學者和作家彼得?馬修森(Peter Matthiessen)書寫自然的大作,也是典型的美國故事,駕著一九六四年分福斯小巴從西到東橫越美國大陸之旅。但漢普頓的旅程如此與眾不同。他揹著錄音器材和測量分貝的音量計,好奇又深情地傾聽大地多采的自然之聲。他與旅程中邂逅的人細說寂靜,耐心傾聽。抵達目的地華盛頓特區時,漢普頓已完成饒富意義又令人難忘的美國「聲音心電圖」(sonic EKG),並在當地拜會聯邦官員,極力主張保育自然的寂靜。

      本書充滿宛如早期探險家路易斯與克拉克(Lewis & Clark)等人的無盡好奇,宛如「垮掉的一代」著名作家傑克?凱魯亞克(Jack Kerouac)在旅途中的敏銳觀察,也宛如羅勃?波西格(Robert Pirsig)修理舊機車和療癒人生的動人智慧,書中提出感人的呼籲,促使我們採取行動。

      「一平方英寸的寂靜」不僅僅是一本書而已,也是真實存在的地方,位於美國華盛頓州奧林匹克國家公園(Olympic National Park)霍河雨林(Hoh Rain Forest)實際的方寸之地,可能是美國最後留有自然寂靜的地方之一。隨書附贈的CD中,漢普頓分享了他在奧林匹克國家公園錄製的瀕危原始聲境錄音,以及這段開創性旅程中錄下的形形色色聲音,還有歎為觀止的精采照片。這次充滿啟發性的寧靜探索,使得如今美國生態議程中已納入大自然的寧靜。

      ◎隨書附贈《一平方英寸的寂靜》CD,一段歷史性寂靜之旅的聲境與動人照片
      這張令人陶醉的CD裡,收錄了《一平方英寸的寂靜》書中所描繪的許多聲音及地方景致,可以欣賞戈登?漢普頓在這趟橫跨美國的旅程中所拍攝的動人彩色照片,並且聆聽動人的樂音。

      前四首曲子記錄了漢普頓2007年的橫越之旅,樂曲依照時間先後順序,以天衣無縫的巧妙手法,將他在二十一個不同地點細膩捕捉到的各種聲響融為一體。第五首曲子是奧林匹克國家公園霍河河谷「一平方英寸」的聲音特寫。













        【名家一致寂靜推薦】
        李偉文 荒野保護協會前理事長
        陳瑞賓 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祕書長
        詹宏志 PChome Online 董事長
        劉克襄 自然觀察作家

        ◎對本書的讚譽

        「許多書幫助我們以不同的方式看世界;這本書讓我們更清晰地聆聽這世界,傳遞的訊息擲地有聲又發人深省。」
        ──唐娜?席嫚(Donna Seaman)於《書單》雜誌(Booklist)

        「漢普頓的旅行記聞充滿關於這個國家自然珍寶引人入勝的描述,邀請讀者細思面對慣常的噪音罕有的寂靜的意義。」
        ──《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經過一段時間,我們開始意識到,寂靜才是我們最偉大的教師。音符之間的休止。戲劇、演說或對話中的停頓。我們的文明中令人肅然起敬的隱居離塵。但如同這本令人驚嘆的寶貴書籍所揭示的,在大自然中,我們找到寂靜的真正恩賜。」
        ──肯?伯恩斯(Ken Burns),製片人

        「寂靜是創造的泉源。了解自然的唯一方式,便是盡情享受寂靜。傾聽寂靜就是舒展精神,療癒靈魂。戈登?漢普頓在《一平方英寸的寂靜》中,帶領我們探索這個想法。」
        ──黛安娜?蓓瑞絲佛德-柯蘿格(Diana Beresford-Kroeger),
        《美國植物園:森林哲學》(Arboretum America: A Philosophy of the Forest)作者

        「這部一流之作由世界上最好的傾聽者撰寫,將永遠改變你聆聽我們的地球上自然和非自然聲音的方式。漢普頓橫越美國大陸,尋覓自然樂音中的平和與靜謐,這是我們都該齊之努力的目標。」
        ──唐納?柯魯茲馬(Donald Kroodsma),
        《鳥類的歌唱人生》(The Singing Life of Birds)作者

        ◎對戈登?漢普頓和其錄音的讚譽
        「漢普頓不是以樂器讓人張開耳朵,而是用錄音,使人聽見環境的聲音。我認為能讓人們注意到這類聲音,對他們有益。」
        ──《時人》雜誌(People)引述前衛派作曲家約翰?凱吉(John Cage)的話

        「舉世聲譽最高也最暢銷的環境錄音藝術家之一。」
        ──全音樂指南網站(allmusicguide.com)

        「戈登?漢普頓如他所珍視的事物般珍稀。」
        ──《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

        「……純粹,未刪節的自然……一種科學與詩的交融。」
        ──《大泛雜誌》(Omni)

        「戈登?漢普頓為『純粹主義者』(purist)一辭賦予新意。他一絲不茍地搜尋他的聲境場址……並且致力將所聽所聞帶給廣大聽眾。」
        ──《史密森雜誌》(Smithsonian)

        「美國首屈一指的寧靜導師……」
        ──《今日美國》(USA Today)













      易怒、變笨、老化是因為噪音。體驗自然寧靜的撫慰與療癒!



      本書作者戈登?漢普頓是聲音生態學家,艾美獎獲獎錄音師。他認為維護大自然的寂靜就跟保育物種、恢復棲息地、清除有毒廢棄物、減少二氧化碳等等一樣,不僅必要,而且不可或缺。所以在本書中,他旨在讓這些撫慰心靈的地球聲境因與日俱增的人為噪音而消失之前,完整地錄製並保存這些豐富多樣的聲音。「一平方英寸的寂靜」是真實存在的地方,位於美國華盛頓州奧林匹克國家公園(Olympic National Park)霍河雨林(Hoh Rain Forest)實際的方寸之地,可能是美國最後留有自然寂靜的地方之一。隨書附贈的CD中,作者分享了他在奧林匹克國家公園錄製的瀕危原始聲境錄音,以及這段開創性旅程中錄下的形形色色聲音,還有歎為觀止的精采照片。



























      • 作者介紹






        戈登?漢普頓(Gordon Hempton)

        聲音生態學家,艾美獎獲獎錄音師。作品獲林白基金會(Charles A. Lindbergh Fund)、美國國家藝術基金會(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Arts),以及勞力士「雄才偉略大獎」(Rolex Awards for Enterprise)肯定。

        《時人》雜誌(People)、公共電視網(PBS)一部全國性電視紀錄片,以及漢普頓的新聲音紀錄系列「環境聲音畫像」(Environmental Sound Portraits),曾特別報導他的聲音畫像。其中公視紀錄片《消失的黎明大合唱》(Vanishing Dawn Chorus),為他贏得艾美獎「傑出個人成就獎」(Outstanding Individual Achievement)。目前居住在華盛頓州安吉利斯港(Port Angeles)。

        漢普頓網站:http://www.soundtracker.com/
        「一平方英寸」網站:http://onesquareinch.org/

        約翰?葛洛斯曼(John Grossmann)

        自由撰稿人,整個工作生涯幾乎都為雜誌和書籍撰稿。作品散見於《奧杜邦》(Audubon)、《君子》(Esquire)、《國家地理旅行者》(National Geographic Traveler)、《紐約時報雜誌》(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戶外》(Outside)、《大觀》(Parade)、《美味》(Saveur)、《史密森雜誌》(Smithsonian)、《運動畫刊》(Sports Illustrated)、《美國週末》(USA Weekend)等雜誌,以及其他刊物。目前居住在紐澤西州山湖鎮(Mountain Lakes)。









      • 譯者介紹




        陳雅雲

        美國蒙特利學院口譯暨筆譯碩士,英國新堡大學翻譯博士,現任教於新堡大學翻譯研究所,譯作近五十本,包括《踏入宇宙的一小步:黑洞、蟲洞、時光機》、《改變世界的簡單法則》、《從零開始:追蹤零的符號與意義》、《DNA:生命的秘密》等。



















      一平方英寸的寂靜:走向寂靜的萬里路,追尋自然消失前的最後樂音(附贈珍貴錄音和精采照片CD)-目錄導覽說明






      • 推薦序:寂靜在何方?╱吳明益
        序言:寂靜的聲音

        1 寂靜的雷鳴
        2 靜謐之路
        3 上路
        4 都市叢林
        5 瀕臨滅絕的靜謐之美
        6 裸露的大地
        7 通往靜謐的落磯路
        8 逐漸消逝的自然交響樂
        插曲
        9 有毒噪音
        10 追尋繆爾的音樂
        11 走向華府的一百英里
        12 華盛頓特區

        跋:迴響

        附錄

        致謝

















      序言
      寂靜的聲音


      「人類終有一天必須極力對抗噪音,如同對抗霍亂與瘟疫一樣。」這是諾貝爾獎得主、細菌學家蘿伯?柯霍(Robert Koch)在一九○五年提出的警語。歷經一世紀後,這一天已經比先前近得多。今日,寧靜就像瀕臨絕滅的物種。城市、近郊、農業社區,甚至最偏遠、遼闊的國家公園,都避免不了人類噪音的入侵,而在洲際之間往返的噴射機,也使得北極無法倖免。此外,對抗噪音與維護寂靜不同。典型的反噪音策略,像是耳塞,噪音消除式耳機,甚至噪音削減法,都不是真正的解決方法,因為它們無法幫我們重建與大地的感情,無法幫助我們聆聽大地的聲音,而大地卻是不斷在說話的。

      人類的歷史已經走到一個重要的時刻:如果我們要解決全球的環境危機,就必須永遠改變現今的生活方式。我們比以往更需要愛護大地,而寂靜正是我們與大地交流的管道。

      不受打擾、寧靜地傾聽大自然的聲音,盡情詮釋它們的意義,是我們與生俱有的權利。早在人類的噪音存在以前,這世界只有大自然的聲音。儘管這些聲音遠遠超越人類語音的範圍,就連抱負最遠大的音樂演奏也無法比擬,但我們的耳朵仍早已完美地演化出聆聽這些聲音的能力,像是瞬間吹拂而過的微風暗示著天氣即將發生變化,春天的第一聲鳥囀預告著大地即將再度轉綠、蓬勃繁衍,迫近的暴風雨承諾會驅走乾旱,變換的潮汐提醒我們天體的運行。這些體驗都能幫助我們找回與大地的情感,了解我們過去的演化。

      《一平方英寸的寂靜》不僅僅是一本書而已,它也是奧林匹克國家公園(Olympic National Park)霍河雨林(Hoh Rain Forest)裡實際的方寸之地,而且大概是美國最寧靜的地方。但是現在它也瀕臨消失,只受到一個政策保護,然而這政策既沒有受到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National Park Service)的推行,也缺乏足夠的法律支持。因此我希望本書能夠在那些願意認真傾聽的人們心中,靜靜地引發省悟。

      維護大自然的寂靜就跟保育物種、恢復棲息地、清除有毒廢棄物、減少二氧化碳等等一樣,不僅必要,而且不可或缺,以上這些只是舉例說明,我們在二十一世紀初遇到的迫切挑戰,遠遠不僅這些。幸好拯救寧靜要比解決其他問題容易得多,只要能立下一條法律,將最原始的國家公園劃為禁飛區,就足以立即促成明顯的改善。

      寂靜並不是指某樣事物不存在,而是指萬物都存在的情況。它深刻地存在於霍河雨林裡,我稱之為「一平方英寸的寂靜」的地方。它就像時間一樣,不受干擾地存在著。我們只要敞開胸懷,就能感受得到。寂靜滋養我們的本質,人類的本質,讓我們明白自己是誰。等我們的心靈變得更樂於接納事物,耳朵變得更加敏銳後,我們不只會更善於聆聽大自然的聲音,也更容易傾聽彼此的心聲。寂靜就像炭火的餘燼般能夠傳播。我們找得到它,而它也找得到我們。寂靜有可能失去,卻也能夠復得。儘管大多數人以為寂靜是可以想像出來的,其實不然。要體驗寂靜使心靈富足的奇蹟,一定要先聽得到它。

      寂靜其實是一種聲音,也是許多、許多種聲音。我聽過的寂靜,就多得無法計數。草原狼對著夜空長嚎的月光之歌,是一種寂靜,而牠們伴侶的回應,也是一種寂靜。寂靜是落雪的低語,等雪融後又會化成令人驚訝的雷鬼節奏,琤琤琮琮地讓人想聞聲起舞。寂靜是傳授花粉的昆蟲拍撲翅膀時帶起的柔和曲調,當牠們為了躲避一時微風小心翼翼在松枝間穿梭時,蟲鳴與松林的嘆息交織成一片,可以整天都在你耳邊迴響。寂靜也是一群飛掠而過的栗背山雀和紅胸?,啁啁啾啾、拍拍撲撲的聲音,惹得人好奇不已。

      你最近聽過雨聲嗎?美國西北部的大雨林,無疑是聆聽雨聲的好地方。我在「一平方英寸的寂靜」聆聽過雨林的聲音。其實雨季的第一種聲音並不是濕淋淋的雨聲,而是無數種子自聳立的樹上掉落的聲音,很快跟隨而下的是輕柔飛舞的楓葉,它們就這麼靜靜地飄下,宛如冬日驅寒的毯子般,覆在種子身上。但是這場寧靜的交響樂只是前奏而已,等強烈暴風雨的前鋒抵達後,就可聽到震撼人心的演奏,這時每一種樹都會在風雨交加的樂聲中,加入自己的聲音。在這裡,即使是最大的雨滴也可能沒有機會撞擊地面,因為高懸在頭頂三百英尺處的厚密枝葉與樹幹,會吸收掉許多水分……一直要到這些高空海綿變得飽和之後,水滴才會再度形成與掉落……撞擊較低的枝椏,再如瀑布般墜落在會吸收聲音的厚密樹苔上……接著輕輕掉至附生性的蕨類上……然後噗通一聲無力地滑進越橘類的灌木叢裡……再重重打在堅硬結實的白珠葉上……最後無聲地壓彎山酢漿草如苜蓿般的細緻葉片,滴落地面。無論日夜,在雨停後,這場雨滴芭蕾總會再持續一小時以上。

      柯霍發展出能辨識病因的科學方法,回想起他的那句警語,我相信寂靜未受遏阻地消失,就像煤礦坑裡用於偵查瓦斯的預警金絲雀般,是一個全球性的警訊。如果我們不能堅決地抵抗噪音,對大自然的寂靜不斷消失的情形置若罔聞,在面對更複雜的環境危機時,又怎麼可能處理得好呢?

      ──戈登.漢普頓(Gordon Hempton)
      華盛頓州喬伊斯鎮,於大雪紛飛之日推薦序
      寂靜在何方?
      吳明益 東華大學華文系副教授


      幾個月前我收到一位未曾謀面的網上朋友宛璇來信,提到她的法國男友是「聲音藝術工作者」,問我是否有興趣聽他的作品?因為其中也涉及了生態錄音,我當然樂意嘗試。不久後我收到一個包裹,裡頭包括了數張CD。我也開始搜尋這位法國人的資料,發現他早已錄製了不少關於臺灣的自然與人文聲音,既有臺灣蛙類的錄音,也錄製了不少「地方」的聲音。比方說製作塌塌米機器的聲音,就被他認為是溪北村的聲音。我驚訝於自己的粗心,過去竟沒有注意到這個領域。這個法國人Yannick有個中文名字,叫「澎葉生」,因為他喜歡聽葉子的聲音。

      聲音是形塑空間感的主要力量之一,因此,在臺灣「音場」(sound field),常被翻譯成「空間感」,這一方面是物理上聲音發聲形成的區域,另方面,說不定也提醒了我們,失去了聲音,或聲音一旦改變,空間感也將隨之改變。
      近日正當我的情緒因私事跌入低谷之際,收到臉譜出版社寄來「聲音生態學家」戈登?漢普頓(Gordon Hempton)和撰述者約翰?葛洛斯曼(John Grossmann)合著的《一平方英寸的寂靜》。我本想找個藉口推掉寫這篇序,讓自己多點時間休養,但一打開漢普頓的序我就深深被打動。他寫道:「草原狼對著夜空長嚎的月光之歌,是一種寂靜,而牠們伴侶的回應,也是一種寂靜。」幾天的時間,我在完全沒有漢普頓「寂靜」定義下的台北,漸次地讀完書稿,內心充滿各種聲音,彷彿在進行著另一種「人體衝浪」。

      書從漢普頓曾經一度失去聽力開始,這使得他日後更渴望、醉心、迷戀於追尋聲音。所謂「一平方英寸的寂靜」,其實只是一顆石頭。漢普頓與華盛頓州奧林匹克國家公園(Olympic National Park)達成協議,將這個石頭放在國家公園內,要求至少這個石頭的範圍不被「聲音打擾」。這小石頭其實不僅是象徵物而已,因為聲音是會穿透自然空間的,即便是數公里外的挖土機,天空中的飛機,都可能影響這一平方英寸的寂靜。因此維繫著微小、脆弱的寂靜,也就意味著維繫了五平方公里、十平方公里的寂靜。

      但漢普頓的寂靜定義並非是「沒有聲音」,而是「沒有人造物的聲音」。對漢普頓來說,汽車、飛機、無意義的高聲談話,甚至是自己身上穿的尼龍衣服都是寂靜的侵入者,屬於「噪音」。從這樣的定義來看,我以為漢普頓可以說是「寂靜的荒野保存論者」,或者說「自然之聲的荒野保存論者」。

      漢普頓長期監控「一平方英寸寂靜」範圍內的噪音,直到他認為自己或許可以再把這樣的理念向外推展,於是他決定從西岸的華盛頓州前往東岸的華盛頓特區,既當一個沿途的「聆聽者」,也試圖在國家公園法案裡,爭取寂靜做為一種荒野重要價值的立法機會。

      這部由「艾美獎聲音暨音響個人成就獎」得主漢普頓所寫的追尋寂靜之音的書,光是提醒我們再一次凝視聲音的本質就值得讀者展閱,但我或許多事地,再說明一下這部書的幾點迷人之處。

      面對自然的聲音,過去生態錄製師的表達方式,當然也就是以聲音表現為主,比方說錄製成CD。但這本書卻是試圖以文字建立某種聲音價值,這並不是件簡單的事,用文字形容聲音,你可以想像是多麼困難的事。另一方面,以我個人經驗而言,「讀」書時往往會在內心發出其實並沒有真正發出的聲音,那「默讀」因為只有自己聽見,往往會與環境音形成一種難以言喻的對話關係。文字對心靈所產生的「音場」,和真正的聲音,有著不一樣的感動。

      其次,這書由一位專業的生態聲音錄製師所寫,因此許多關於聲音與生態關係的內容,就像是觀察生態的另一種角度。比方說,漢普頓提及在荒野中,「最高音」往往來自於掠食者;比方說,鳴禽為了對抗噪音,往往得提高音量,這也連帶造成牠們消耗的能量會因此增加;又比方說,「考古聲響學」(archaeoacoustics)在探索的材料多半是「已消逝」的族群聲音。書中提及許多部落文明很重視山谷間的「回音」,這甚至影響了他們的宗教信仰……這類「聲音生態學」資料的徵引,讓這本書的基礎豐厚且紮實。

      第三,漢普頓的「聆聽」過程,同時也是一個旅行者、探險家的奇遇記。人們從不理解為什麼有一個人要追尋「寂靜」,但參與提供他們生活經驗裡的寂靜訴說,配合全書筆調簡潔的環境描寫,展現了旅行文學的另一種深度。

      第四,這本書刺探了美國環境法令的不完整。聲音往往保障的是人類,而不是荒野。做為一個也關心環境運動的讀者,我常覺得臺灣的相關法令也都仍是以人為基準去設立的,因此,這本書也啟發了我,或許未來島嶼的環境法令可以朝向更生態中心主義式的,更深邃的方向去想像。

      最後,在整體的敘事過程中,漢普頓也靜靜地訴說了自己的生命史。他如何在失去聽力的狀況下掙扎,如何在荒野中重拾對聲音細節的感受(葉子被風吹動的聲音,水花泡沫破裂的聲音,雨滴壓彎山酢漿草的聲音……),如何在自己心靈裡,讓「噪音」與「寂靜」對話;甚或是最困難的,怎麼和拒絕成為「自然女孩」的女兒溝通。「有一種寂靜是不受歡迎的:父母和青少年子女間的沉默」漢普頓這麼寫道。那溝通不僅是靠著有形的聲音,也得靠無形的聲音。如此艱辛、充滿歧路、細微難辨。

      我翻閱著這部書稿,也許有時候我並不完全同意作者的話,比方說作者對人造音樂的感受,畢竟人造音也可以成為荒野之音的和諧調。但整體而言,《一平方英寸的寂靜》給了我深深的震撼與啟發。我們曾經以為寂靜是不會丟失的物事,現在才知道連寂靜都可能被竊取。過去我總想,需要安靜時遁入荒野即可,但實際上,聲音以更殘暴、無所不在的方式,正在大幅度地改變荒野的本質。我曾經在多次經歷心靈難以言喻的痛苦時,沒有依靠宗教、醫院、藥物與睡眠,就是一整天待在這類只有寂靜之音的地方,然後勇氣就像露珠一樣,一點一點重新凝聚起來。因此我深深了解維繫寂靜荒野的價值,仍未被準確地估量出來。

      寂靜在何方?我想起多年前初執教學工作,多次心灰意冷,身心俱疲想要放棄之際,總有意外的聲音進來,讓我能持續下去。有一回一個畢業班學生拿了一片CD給我,說:老師有空的時候就聽聽這個吧。那是一片名為《台灣海聲實錄》的CD,是臺灣的自然音樂工作者吳金黛所製作的。我聽著和平島、石梯坪、蘭嶼的海潮聲,真的慢慢地獲得了靈魂歇息在某處的感受。

      這也是我讀完《一平方英寸的寂靜》的心情,我希望您也能透過安靜地閱讀感受到。



















      編/譯者:陳雅雲
      語言:中文繁體
      規格:無
      分級:普級
      開數:22*16
      頁數:404


      出版地:台灣














      商品訊息簡述:




      • 作者:戈登.漢普頓,約翰.葛洛斯曼




      • 譯者:陳雅雲








      • 出版社:臉譜文化




      • 出版日:2011/9/29








      • ISBN:9789862351376




      • 語言:中文繁體




      • 適讀年齡:全齡適讀








      一平方英寸的寂靜:走向寂靜的萬里路,追尋自然消失前的最後樂音(附贈珍貴錄音和精采照片CD)

      商品網址:













      跨文化護理:概念、理論、研究





      長期照護活動設計手冊





      醫學分子檢驗-3版





      藥物學





      金石堂,e-coupon,愛書人專區,金石堂營業時間,金石堂網路書店,金石堂書局門市,博客來網路書店,金石堂網路書店,金石堂網路書店歡迎您,金石堂網路書局,

      金石堂誠品網路書店,金石堂門市,網路書店金石堂,金石堂書店,金石堂書局門市地址,台北市立圖書館,國家圖書館,新北市圖書館,三民書局,高雄市立圖書館,

      二手書,新北市立圖書館,敦煌書局,市立圖書館,電子書,暢銷書排行榜,本月暢銷書排行榜,本周暢銷書排行榜

      文學,財經企管,生活風格,飲食料理,心理勵志,醫療保健,旅遊,宗教命理,教育,親子教養,童書,羅曼史,輕小說,漫畫,語言,字辭典,藝術設計,電腦資訊,

      自然科普,人文歷史,社會科學,考試書,政府出版品,參考書,



      一平方英寸的寂靜:走向寂靜的萬里路,追尋自然消失前的最後樂音(附贈珍貴錄音和精采照片CD)





      9322C65DB00485F5
      arrow
      arrow

      小儷特力屋目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留言列表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